萧绎(508~554),即梁元帝,南朝梁皇帝。字世诚,小字七符,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封湘东王。历任会稽太守、丹阳尹、荆州刺史、江州刺史。太清元年(547),又被授以使持节、都督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太清三年,侯景攻陷台城,梁武帝忧愤而死。时萧绎手握重兵,不顾国家安危,残害兄弟,诛戮部将,先翦除邵陵王萧纶,后又与武陵王萧纪互相攻杀。大宝三年(552),侯景之乱平,萧绎称帝,改元承圣,定都江陵,与西魏合力攻杀萧纪。雍州刺史萧詧引西魏攻江陵,承圣三年(554)十一月,江陵破。城破前,焚多年所聚书十余万卷。十二月,萧詧使以土囊压杀之。谥孝元皇帝,庙号世祖。
南史卷八 梁本纪下第八
世祖孝元皇帝,讳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武帝第七子也。初,武帝梦眇目僧执香炉,称托生王宫。既而帝母在采女次侍,始褰户幔,有风回裾,武帝意感幸之。采女梦月堕怀中,遂孕。天监七年八月丁巳生帝,举室中非常香,有紫胞之异。武帝奇之,因赐采女姓阮,进为修容。十三年,封湘东王。太清元年,累迁为镇西将军、都督、荆州刺史。
三年三月,侯景陷建邺。四月,世子方等至自建邺,知台城不守。帝命栅江陵城,周回七十里。镇西长史王冲等拜笺请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承制主盟。
帝不许,曰:“吾于天下不贱,宁俟都督之名;帝子之尊,何藉上台之位。议者可斩!”投笔流泪。冲等重请,不从。又请为司空,以主诸侯,亦弗听。乃开镇西府,辟天下士。
是月,帝征兵于湘州刺史河东王誉,誉拒命。寻上甲侯韶自建邺至,宣三月十五日密诏,授帝位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于是立行台于南郡而置官司焉。
七月,遣世子方等讨河东王誉,军败,死之。又遣镇兵将军鲍泉讨誉。
九月乙卯,雍州刺史岳阳王詧举兵寇江陵,其将杜崱兄弟来降,詧遁走。鲍泉攻湘州,未克;又遣左卫将军王僧辩代将。
及简文帝即位,改元为大宝元年。帝以简文制于贼臣,卒不遵用。正月,使少子方晷质于魏,魏不受质而结为兄弟。
四月,克湘州,斩誉,湘州平。雍州刺史岳阳王詧自称梁王,蕃于魏,魏遣兵助伐襄阳。先是,邵陵王纶书已言凶事,秘之,以待湘州之捷。是月壬寅,始命陈莹报武帝崩问,帝哭于正寝。
六月,江夏王大款、山阳王大成、宜都王大封自信安来奔。
九月辛酉,以前郢州刺史南平王恪为中卫将军、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改封大款为临川郡王,大成为桂阳郡王,大封为汝南郡王。
十一月甲子,南平王恪等奉笺进位相国,总百揆。帝不从。
二年三月,侯景悉兵西上。
闰四月,景遣其将宋子仙、任约袭郢州,执刺史方诸。庚戌,领军王僧辩屯师巴陵。
五月癸未,帝遣将胡僧祐、陆法和援巴陵。
六月,僧祐等击破景将任约军,禽约,景解围宵遁。以王僧辩为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帅众追景,所至皆捷。进围郢州,获贼将宋子仙等。
九月,盘盘国献驯象。
十月辛丑朔,紫云如盖临江陵城。是月,简文帝崩,开府仪同三司王僧辩等奉表劝进。
帝奉讳,大临三日,百官缟素,答表不许。司空南平王恪率宗室,领军将军胡僧祐率群僚,江州别驾张佚率吏人,并奉笺劝进。帝固让。
十一月乙亥,僧辩又奉表劝进,又不从。时巨寇尚存,帝未欲即位,而四方表劝,前后相属,乃下令断表。
承圣元年二月,王僧辩众军发自寻阳,帝驰檄四方,购获景及逆者,封万户开国公,绢布五万疋。
三月,僧辩等平景,传首江陵。戊子,以贼平告明堂、太社。己丑,僧辩等又表劝进曰:众军以今月戊子,总集建康,贼景鸟伏兽穷,频击频挫,奸竭诈尽,深沟自固。臣等分勒武旅,百道同趋,突骑短兵,犀函铁盾。结队千群,持戟百万,止纣七步,围项三重,轰然大溃,群凶四灭。京师少长,俱称万岁。长安酒食,于此价高。九县云开,六合清朗,矧伊黔首,谁不载跃!伏惟陛下咀痛茹哀,婴愤忍酷。自紫庭绛阙,胡尘四起,壖垣好畤,冀马云屯,泣血临兵,尝胆誓众。而吴、楚一家,方与七国俱反;管、蔡流言,又以三监作乱。西凉义众,阻秦塞而不通;并州遗黎,跨飞狐而见绝。豺狼当路,非止一人,鲸鲵不枭,倏焉五载。英武克振,怨耻并雪,永寻霜露,伊何可胜。臣等辄依故实,奉修社庙,使者持节,分告园陵。嗣后升遐,龙輴未殡;承华掩曜,梓宫莫测。并即随由备办,礼具凶荒,四海同哀,六军袒哭。圣情孝友,理当感恸。
日者,百司岳牧,仰祈宸鉴。以锡珪之功,既归有道;当璧之礼,允属圣明。
而优诏谦冲,杳然凝邈,飞龙可跻,而《乾》爻在四,帝阍云叫,而阊阖未开。
讴歌再驰,是用翘首。所以越人固执,熏丹穴以求君;周人乐推,逾岐山而事主。
汉王不即位,无以贵功臣,光武止萧王,岂谓绍宗庙?黄帝迷于襄城,尚访御人之道;放勋寂于姑射,犹使鐏俎有归。
伊此傥来,岂圣人所欲?帝王所应,不获已而然。伏读玺书,寻讽制旨,领怀物外,未奉慈衷。陛下日角龙颜之姿,表于徇齐之日;彤云素灵之瑞,基于应物之初。博学则大哉无所与名,深言则晔乎文章之观。忠为令德,孝实动天。加以英威茂略,雄图武算,指麾则丹浦不战,顾眄则阪泉自荡。地维绝而重纽,天柱倾而更植。凿河津于孟门,百川复启,补穹仪以五石,万物再生。纵陛下拂袗衣而游广城,登幹山而去东土,群臣安得仰诉,兆庶何所归仁?况郊祀配天,罍篚礼旷,斋宫清庙,匏竹不陈。仰望鸾舆,匪朝伊夕,瞻言法驾,载渴且饥。
岂可久稽众议,有旷彝则?旧邦凯复,函、洛已平。高奴、栎阳,宫馆虽毁;浊河清渭,佳气犹存。皋门有亢,甘泉四敞,土圭测景,仙人承露。斯盖九州之赤县,六合之枢机。博士捧图书而稍还,太常定礼仪其已立,岂得不扬清警而赴名都,具玉銮而旋正寝!昔东周既迁,镐京遂其不复,长安一乱,郏、洛永以为居。
夏后以万国朝诸侯,文王以六州匡天下。方之迹基百里,剑杖三尺,以残楚之地,抗拒六戎,一旅之卒,剪夷三叛,坦然大定,御辩东归。解五牛于冀州,秣六马于谯郡,缅求前古,其可得欤?对扬天命,无所让德,有理存焉,敢重祈奏。
帝尚未从。辛卯,宣猛将军朱买臣奉帝密旨,害豫章王栋及其二弟桥、樛,四月乙巳,益州刺史、新除假黄钺、太尉武陵王纪僣位于蜀,年号天正。帝遣兼司空萧泰、祠部尚书乐子云拜谒茔陵,修复社庙。丁巳,下令解严。
五月庚午,司空南平王恪及宗室王侯、大都督王僧辩等,复拜表上尊号。帝犹固让。甲申,以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王僧辩为司徒。乙酉,斩贼左仆射王伟、尚书吕季略、少府卿周石珍、舍人严亶于江陵市,乃下令赦境内。齐将潘乐、辛术等攻秦郡,王僧辩遣将杜崱帅众拒之。以陈霸先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齐人贺平侯景。
八月,武陵王纪率巴、蜀之众东下,遣护军将军陆法和屯巴峡以拒之。
九月甲戌,司空南平王恪薨。
十月乙未,前梁州刺史萧循自魏至江陵,以为平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戊申,执湘州刺史王琳于殿内。庚戌,琳长史陆纳及其将潘乌累等举兵反,攻陷湘州。是月,四方征镇王公卿士复劝进,表三上,乃许之。
冬十一月丙子,皇帝即位于江陵,改太清六年为承圣元年。逋租宿责,并许弘宥。孝子顺孙,悉皆赐爵。长徒锁士,特加原宥。禁锢夺劳,一皆旷荡。是日,帝不升正殿,公卿陪列而已。时有两日俱见。己卯,立王太子方矩为皇太子,改名元良。立皇子方智为晋安郡王,方略为始安郡王。追尊所生妣阮修容为文宣太后。改谥忠壮太子为武烈太子,封武烈子庄为永嘉王。是月,陆纳遣将军潘乌累等破衡州刺史丁道贵于渌口,道贵走零陵。
十二月,陆纳分兵袭巴陵,湘州刺史萧循击走之。天门山获野人,出山三日而死。星陨吴郡。淮南有野象数百,坏人室庐。宣城郡猛兽暴食人。是岁,魏废帝元年。
二年春正月乙丑,诏王僧辩讨陆纳。戊寅,以吏部尚书王褒为尚书仆射。己卯,江夏宫南门钥牡飞。
三月庚寅,有两龙见湘州西江。
夏五月甲申,魏大将尉迟迥进兵逼巴西,潼州刺史杨乾运以城纳迥。己丑,武陵王纪军至西陵。
六月乙卯,王僧辩平湘州。
秋七月,武陵王纪众大溃,见杀。
八月戊戌,尉迟迥平蜀。
九月,齐遣郭元建及将邢杲远、步大汗萨、东方老,帅众顿合肥。
冬十一月辛酉,僧辩留镇姑孰,豫州刺史侯瑱据东关垒,征吴兴太守裴之横帅众继之。戊戌,以尚书左仆射王褒为左仆射,湘东太守张绾为右仆射。
十二月,宿豫土人东方光据城归北,齐江西州郡皆起兵应之。
三年春正月,魏帝为相安定公所废,而立齐王廓,是为恭帝元年。
三月,主衣库见黑蛇长丈许,数十小蛇随之,举头高丈余南望,俄失所在。
帝又与宫人幸玄洲苑,复见大蛇盘屈于前,群小蛇绕之,并黑色。帝恶之,宫人曰:“此非怪也,恐是钱龙。”帝敕所司即日取数千万钱镇于蛇处以厌之。因设法会,赦囚徒,振穷乏,退居栖心省。又有蛇从屋堕落帝帽上,忽然便失。又龙光殿上所御肩舆复见小蛇萦屈舆中,以头驾夹膝前金龙头上,见人走去,逐之不及。城濠中龙腾出,焕烂五色,竦跃入云,六七小龙相随飞去。群鱼腾跃,坠死于陆道。龙处为窟若数百斛图。旧大城上常有紫气,至时稍复消歇。甲辰,以司徒王僧辩为太尉、车骑大将军。戊申,以护军将军、郢州刺史陆法和为司徒。
夏四月癸酉,以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陈霸先为司空。
六月癸未,有黑气如龙见于殿内。
秋九月辛卯,帝于龙光殿述《老子》义。先是,魏使宇文仁恕来聘,齐使又至江陵,帝接仁恕有阙,魏相安定公憾焉。乙巳,使柱国万纽于谨来攻。
冬十月丙寅,魏军至襄阳,梁王萧詧率众会之。丁卯,停讲,内外戒严,舆驾出行城栅,大风拔木。丙子,续讲,百僚戎服以听。诏征王僧辩。
十一月甲申,幸津阳门讲武,置南北两城主。帝亲观阅,风雨总集,部分未交,旗帜飘乱,帝趣驾而回,无复次序。风雨随息,众窃惊焉。乙酉,以领军胡僧祐为都督城东城北诸军事,右仆射张绾为副;左仆射王褒都督城西城南诸军事,直殿省元景亮为副。丁亥,魏军至栅下。丙申,征广州刺史王琳入援。丁酉,大风,城内火烧居人数千家。以为失在妇人,斩首尸之。
是日,帝犹赋诗无废。以胡僧祐为开府仪同三司。庚子,信州刺史徐世谱、晋安王司马任约军次马头岸。是夜,有流星坠城中。帝援蓍筮之,卦成,取龟式验之,因抵于地曰:“吾若死此下,岂非命乎?”因裂帛为书催僧辩曰:“吾忍死待公,可以至矣。”戊申,胡僧祐、朱买臣等出战,买臣败绩。辛亥,魏军大攻,帝出枇杷门亲临阵督战。僧祐中流矢薨,军败,反者斩西门守卒以纳魏军。
帝见执,如梁王萧詧营,甚见诘辱。他日,乃见魏仆射长孙俭,谲俭云:“埋金千斤于城内,欲以相赠。”俭乃将帝入城,帝因述詧相辱状,谓俭曰:“向聊相谲,欲言耳;岂有天子自埋金乎?”俭乃留帝于主衣库。
十二月丙辰,徐世谱、任约退戍巴陵。辛未,魏人戕帝。明年四月,梁王方智承制,追尊为元皇帝,庙号世祖。
帝聪悟俊朗,天才英发,出言为论,音响若钟。年五六岁,武帝尝问所读书,对曰:“能诵《曲礼》。”武帝使诵之,即诵上篇。左右莫不惊叹。初生患眼,医疗必增,武帝自下意疗之,遂盲一目。乃忆先梦,弥加愍爱。及长好学,博极群书。武帝尝问曰:“孙策在江东,于时年几?”答曰:“十七。”武帝曰:“正是汝年。”帝性不好声色,颇慕高名,为荆州刺史,起州学宣尼庙。尝置儒林参军一人,劝学从事二人,生三十人,加禀饩。帝工书善画,自图宣尼像,为之赞而书之,时人谓之“三绝”。
与裴子野、刘显、萧子云、张缵及当时才秀为布衣交。常自比诸葛亮、桓温,惟缵许焉。
性好矫饰,多猜忌,于名无所假人。微有胜己者,必加毁害。帝姑义兴昭长公主子王铨兄弟八九人有盛名。帝妒害其美,遂改宠姬王氏兄王珩名琳,以同其父名。忌刘之遴学,使人鸩之。如此者甚众,虽骨肉亦遍被其祸。始居文宣太后忧,依丁兰作木母。及武帝崩,秘丧逾年,乃发凶问。方刻檀为像,置于百福殿内,事之甚谨。朝夕进蔬食,动静必启闻,迹其虚矫如此。
性 爱书籍,既患目,多不自执卷。置读书左右,番次上直,昼夜为常,略无休已,虽睡,卷犹不释。五人各伺一更,恒致达晓。常眠熟大鼾,左右有睡,读失次第,或偷卷度纸。
帝必惊觉,更令追读,加以槚楚。虽戎略殷凑,机务繁多,军书羽檄,文章诏诰,点毫便就,殆不游手。常曰:“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论者以为得言。
始在寻阳,梦人曰:“天下将乱,王必维之。”又背生黑子,巫媪见曰:“此大贵不可言。”初,武帝敕贺革为帝府谘议,使讲《三礼》。革西上,意甚不悦,过别御史中丞江革。
江革告之曰:“吾尝梦主上遍见诸子,至湘东王,脱帽授之。此人后必当璧,卿其行乎。”革颔之。及太清之祸,遂膺归运。自侯景之难,州郡太半入魏,自巴陵以下至建康,缘以长江为限。荆州界北尽武宁。西拒峡口;自岭以南,复为萧勃所据。文轨所同,千里而近,人户著籍,不盈三万。中兴之盛,尽于是矣。
武陵之平,议者欲因其舟舰迁都建邺,宗懔、黄罗汉皆楚人,不愿移,帝及胡僧祐亦俱未欲动。仆射王褒、左户尚书周弘正骤言即楚非便。宗懔及御史大夫刘懿以为建邺王气已尽,且渚宫洲已满百,于是乃留。寻而岁星在井,荧惑守心。帝观之慨然而谓朝臣文武曰:“吾观玄象,将恐有贼。但吉凶在我,运数由天,避之何益?”及魏军逼,阍人朱买臣按剑进曰:“惟有斩宗懔、黄罗汉,可以谢天下。”帝曰:“曩实吾意,宗、黄何罪?”二人退入于人中。
及魏人烧栅,买臣、谢答仁劝帝乘暗溃围出就任约。帝素不便驰马,曰:“事必无成,徒增辱耳。”答仁又求自将,帝以问仆射王褒。褒曰:“答仁,侯景之党,岂是可信?成彼之勋,不如降也。”乃聚图书十余万卷尽烧之。答仁又请守子城,收兵可得五千人。帝然之,即授城内大都督,以帝鼓吹给之,配以公主。既而又召王褒谋之,答仁请入不得,欧血而去。遂使皇太子、王褒出质请降。
有顷,黄门郎裴政犯门而出。帝乘白马素衣出东门,抽剑击阖曰:“萧世诚一至此乎!”魏师至凡二十八日,征兵四方,未至而城见克。
在幽逼,求酒饮之,制诗四绝。其一曰:“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里,终非封禅时。”其二曰:“人世逢百六,天道异贞恒,何言异蝼蚁,一旦损鹍鹏。”其三曰:“松风侵晓哀,霜雾当夜来,寂寥千载后,谁畏轩辕台?”其四曰:“夜长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树杏,空得动耕人。”梁王詧遣尚书傅准监行刑,帝谓之曰:“卿幸为我宣行。”准捧诗,流泪不能禁,进土囊而殒之。梁王詧使以布帊缠尸,敛以蒲席,束以白茅,以车一乘,葬于津阳门外。
愍怀太子元良及始安王方略等,皆见害。徐世谱、任约自马头走巴陵。约后降于齐。将军裴畿、畿弟机并被害。谢答仁三人相抱,俱见屠。汝南王大封、尚书左仆射王褒以下,并为俘以归长安。乃选百姓男女数万口,分为奴婢,小弱者皆杀之。
帝于伎术无所不该,尝不得南信,筮之,遇《剥》之《艮》。曰“南信已至,今当遣左右季心往看”。果如所说,宾客咸惊其妙。凡所占决皆然。初从刘景受相术。因讯以年,答曰:“未至五十,当有小厄,禳之可免。”帝自勉曰:“苟有期会,禳之何益?”及是四十七矣。特多禁忌,墙壁崩倒,屋宇倾颓,年月不便,终不修改。庭草芜没,令鞭去之,其慎护如此。著《孝德传》、《忠臣传》各三十卷,《丹阳尹传》十卷,注《汉书》一百十五卷,《周易讲疏》十卷,《内典博要》百卷,《连山》三十卷、《词林》三卷,《玉韬》、《金楼子》、《补阙子》各十卷,《老子讲疏》四卷,《怀旧传》二卷,《古今全德志》、《荆南地记》、《贡职图》、《古今同姓名录》一卷,《筮经》十二卷,《式赞》三卷,文集五十卷。
初,承圣二年三月,有二龙自南郡城西升天,百姓聚观,五采分明。江陵故老窃相泣曰:“昔年龙出建康淮,而天下大乱,今复有焉,祸至无日矣。”帝闻而恶之,逾年而遘祸。又江陵先有九十九洲,古老相承云:“洲满百,当出天子。”桓玄之为荆州刺史,内怀篡逆之心,乃遣凿破一洲,以应百数。随而崩散,竟无所成。宋文帝为宜都王,在藩,一洲自立,俄而文帝纂统。后遇元凶之祸,此洲还没。太清末,枝江杨之阁浦复生一洲,群公上疏称庆,明年而帝即位。承圣末,其洲与大岸相通,惟九十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