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宝融(488~502),即齐和帝,南朝齐皇帝。字智昭,明帝第八子。建武元年(494)封随郡王。三年(496)为冠军将军。永元元年(499)改封南康王,出任西中郎将、荆州刺史,督荆雍等七州军事。三年(501),在雍州刺史萧衍拥戴下,于江陵称帝,改元中兴,以萧衍为左仆射,东下攻建康,杀东昏侯,进萧衍为大司马,封建安郡公,执掌朝政。次年,又升萧衍为相国,封梁公,进爵为王。不久,被迫禅位于萧衍,封巴陵王,迁居姑熟,齐亡。后为萧衍所杀,葬恭安陵。谥和皇帝。
南史卷五 齐本纪下第五
和帝,讳宝融,字智昭,明帝第八子也。建武元年,封随郡王。永元元年,改封南康王,出为西中郎将、荆州刺史,督九州军事。
二年十一月甲寅,长史萧颖胄奉王举兵。其日太白及辰星俱见西方。乙卯,教纂严。丙辰,以雍州刺史萧衍为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戊午,衍表劝进。
十二月乙亥,群僚劝进,并不许。壬辰,骁骑将军夏侯亶自建邺至江陵,称宣德太后令:“西中郎将南康王宜纂承皇祚,光临亿兆,可且封宣城王、相国、荆州牧,加黄钺,置僚属。”三年正月乙巳,王受命,大赦,唯梅虫儿、茹法珍等不在例。是日,长星见,竟天。甲寅,建牙于城南。二月己巳,群僚上尊号,立宗庙及南北郊。
中兴元年春三月乙巳,皇帝即位,大赦,改永元三年为中兴,文武赐位二等。
是夜彗星竟天。以相国左长史萧颖胄为尚书令,加雍州刺史萧衍尚书左仆射、都督征讨诸军。以晋安王宝义为司空,庐陵王宝源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丙午,有司奏封庶人宝卷为零陵侯,诏不许;又奏为涪陵王,诏可。
夏四月戊辰,诏凡东讨众军及诸向义之众,普复除五年。
秋七月丁卯,鲁山城主孙乐祖以城降。己未,郢城主薛元嗣降。
八月丙子,平西将军陈伯之降。
九月己未,诏假黄钺萧衍,若定京邑,得以便宜从事。
冬十一月壬寅,尚书令、镇军将军萧颖胄卒。
十二月丙寅,建康城平。己巳,宣德皇太后令,以征东大将军萧衍为大司马、录尚书、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建安郡公,依晋武陵王遵承制故事。壬申,改封建安王宝寅为鄱阳王。癸酉,以司徒、扬州刺史晋安王宝义为太尉,领司徒。
乙酉,以尚书右仆射王莹为左仆射。
二年春正月戊戌,宣德皇太后临朝,入居内殿。壬寅,大司马萧衍都督中外诸军事,加殊礼。己酉,以大司马长史王亮为守尚书令。甲寅,加大司马萧衍位相国,梁公,备九锡礼。
二月壬戌,诛湘东王宝晊。丙戌,进梁公萧衍爵为王。
三月辛丑,鄱阳王宝寅奔魏。诛邵陵王宝攸、晋熙王宝嵩、桂阳王宝贞。庚戌,车驾东归至姑孰。丙辰,逊位于梁。丁巳,庐陵王宝源薨。
四月辛酉,禅诏至,皇太后逊居外宫。梁受命,奉帝为巴陵王,宫于姑孰。
戊辰,巴陵王殂,年十五。追尊为齐和帝。葬恭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