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飞纪念馆以南的精忠园内,东、西对峙着两座轩亭式木结构建筑,它们创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时张载阳集民间资金数万主持重修岳庙,“于精忠泉南、碑廊之北添筑二轩,轩前栽植花木”,作为往来参观者的休憩之所。这二轩即指南枝巢与正气轩。
东为南枝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周环廊,平面近方形。歇山顶屋面,方形木柱,四面皆设隔扇门和隔扇窗。轩内南向横枋上悬挂“南枝巢”匾额。南枝巢现为举办各类临时展览的固定场所。
“南枝巢”之名,源于民间关于“南枝柏”的传说。一般的树木枝叶向四周伸展,可岳飞墓周围的柏树,长长的树枝却偏偏向南伸展。相传,有一天,南宋孝宗皇帝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乘龙舟游西湖。湖光山色,微风荡漾,好一派江南美景。可突然湖面上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孝宗抬头遥望西湖北面的栖霞岭,只见岳飞和将士们立于云中,怒目直视,吓得孝宗心惊胆战。陪同的文武百官都忙不迭地解释,那不过是岳坟周围的柏树枝条。惊魂未定的孝宗皇帝连连摇头说:“那不是柏树,不是枝条,是岳元帅在指责我寻欢作乐,忘了中原父老。”孝宗慌忙下令靠岸回宫。从此以后,岳飞墓旁的柏树,都像是一只只巨臂,指向西湖南面凤凰山的南宋皇宫。这就是被神化为岳飞忠烈精神感育而成的“南枝柏”。后人有诗颂日:“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我闻岳王之坟西湖上,至今树枝尚南向。”清代徐夜在《谒岳王墓》诗中则云:“徒见南枝巢越鸟,更无北帝返燕云。”事实上,“南枝柏”的生成,是由于岳飞墓特殊的地理环境,它北靠栖霞岭,北向枝条受阳光照射相对少一些,不如南枝生长得挺拔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