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相关人物

  东晋初,大将军王敦因对朝廷抑制他家的势力不满,从武昌发兵进攻建康(今南京)。朝廷内外,人心惶惶。丞相王导虽是建立东晋的功臣,但因为王敦是他的堂兄,现在王敦公然谋反,他也就受到了牵连。王导是个胆小谨慎的人,他带着王家的兄弟们去向皇帝谢罪,一起站在殿外,战战兢兢地等候皇帝发落。
  这时,尚书仆射周顗正向宫内走去。王导一把拉住了他说:“我们家族一百来口人全仗你相救了!”意思是求周顗在皇帝面前替他说些好话。周顗没有理他,径直向宫里走去。
  但周顗却正是为救王导而来。他见了晋元帝,呈上了为王导辩冤的奏章。他认为王敦造反跟王导毫无关系,再说王导是建立东晋的功臣,因此不能论罪。晋元帝起先不同意,周顗苦苦地说服了好久,元帝才允准对王导免罪。周顗很高兴,饮了几杯酒,才出了宫门。这时王导兄弟们还在宫门外等候圣旨。周顗一向不要人感恩报答,所以也不告诉王导他已在皇帝面前替他求了情。
  王导见周顗不理他,以为他不肯救自己,心里对他记了恨。后来元帝下诏免他的罪,他也不知道这是周顗动谏的结果。
王敦打进建康以后,一面威逼晋元帝给他加官进爵,一面逮捕了几个反对他的大臣,其中就有周顗。王敦找来了王导,问他说:“周顗可以当三公吗?”王导因为上次周顗在宫门口不理他,所以没有表示可否。王敦又问:“那么当尚书令行不行?”王导仍旧一句话也不回答。王敦说:“既然如此,那就杀了他吧!”于是下令处死周顗。
  不久王导在整理朝廷档案文件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当初周顗营救自己的那本奏章。王导吃惊之余,又感到十分愧疚。王导悔恨不已,对人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我真对不起他呀!”
  后来人们在遇到因自己间接责任而使人致死或遭受不幸的时候,也常用“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这句话来表示自己的内疚和悔恨。
  【典源】:《世说新语·尤悔》:“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发布时间:2011/3/10

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