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熊疑

  楚悼王(?~前381),战国时楚国国君。熊氏,名疑,一作类。楚声王之子。声王被“盗”所杀,他被国人拥立为君。在位期间,曾先后伐周、韩等国。楚悼王十一年(前391)在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开封西南)被三晋打败。后任用吴起为令尹,掌军政大权,变法图强,使楚国由弱变强,北胜魏国,南收扬越,开拓了楚国疆土。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楚国贵族杀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12

熊负刍

  楚王负刍,芈姓,熊氏,名负刍,楚哀王之弟。哀王继位二月余,哀王异母弟负刍的门客杀哀王,负刍自立为楚王。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领兵伐楚,坚壁不出,待楚军调动之际,大破楚军,追至蕲南(今湖北蕲春西北),楚将项燕被杀(一说自杀),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再度出兵攻楚,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秦王亲往樊口受俘,责负刍以弑君之罪,废为庶人。其遗族昌平君在淮南被拥为楚王。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12

熊槐

  楚怀王(?~前296年),战国时楚国国君,芈姓,熊氏,名槐。在位时贪令智昏,任用佞臣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宠爱南后郑袖,排斥左徒大夫屈原,致使国事日非。公元前313年,秦国张仪欺骗怀王要其以断绝齐国之交换取秦国割让六百里商于之地,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却未得到地。怀王恼怒不已,发兵进攻秦国,被魏章大破于丹阳,怀王再召集全国的部队,发动进攻,再惨败于蓝田,其后公元前311年秦国攻取召陵,楚三战皆败,走向没落的道路。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王约怀王在武关会面。怀王不听昭睢、屈原劝告,决定前往武关,结果被秦国扣留,秦王胁迫怀王割地,怀王不肯。怀王被扣留期间,楚人立太子为王,是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12

姬显

  鲁穆公(?~前376),战国初鲁国国君,即姬显,是鲁国第二十九任君主。他为鲁元公儿子,在位33年。他注重礼贤下士,曾隆重礼拜孔伋(子思),咨以国事;容许墨翟在鲁授徒传道,组织学派,便鲁国一度出现安定局面。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12

戴偃

  宋王偃(?~前286),战国时宋国国君。即宋康王,又称宋献王,姓戴名偃。司城子罕(剔成肝)之弟。子罕逐杀宋桓侯,易子宋为戴宋。剔成二十七年(前329年),戴偃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齐国。公元前318年,宋君戴偃称王,是为宋康王。史称宋康王“行王政”,即实行政治改革,宋遂强盛起来,“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山东省滕州市),有其地。”。后与太子争权,发生内乱。前286年,为齐所灭。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国的温邑(今河南省温县)。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12

庄周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属河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追求精神逍遥无待。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和惠施交好。庄子的哲学思想大体可归纳为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并由此引发出其独有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11

尸佼

  尸佼(约前390约前330),即尸子,战国时思想家。魏国曲沃(令山西省曲沃县)人。亦有鲁人,楚人之说。入秦为商鞅门客,参与商鞅变法策划。商鞅被杀后,逃亡入蜀。主张确立并根据法律制度进行统治。著有《尸子》,已佚,唐代魏徵等撰《群书治要》,辑录有其《劝学》等十三篇。《尸子》中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是迄今在中国典籍中找到的与现代“时空”概念最好的对应。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11

杨朱

  杨朱,战国初期思想家。魏国人,生平不详。生活时代略早于孟子,约与墨翟同时。史籍中关于杨朱的记载较少,散见于《韩非子》、《孟子》、《吕氏春秋》、《庄子》等。
  杨朱的基本政治主张是“贵己”和“为我”,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和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贵己”,就是顺乎自然,“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性和真,即人的天性,杨朱认为人应保全自己的真性。“为我”则是贵己的逻辑发展。关于杨朱“贵己”、“为我”的政治主张,孟子指其为&ldquo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11

墨翟

  墨子(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其“天志”、“明鬼”学说,承袭殷周传统思想形式,但增入“非命”与“兼爱”等内容,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说,以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力主“兼相爱,交相利”,不应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11

孔伋

  孔伋(前483~前402),战国初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鲁国人,字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有“述圣”之称。他曾受业于曾子,孟子为其弟子。曾出仕于鲁穆公,传说四书之一的《中庸》是他所作,但此说难以证实。而他所著的《子思子》一书已经失传。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11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共13页 129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