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08:43:44
杭州吴山感花岩有诸多摩崖石刻,其中有一方前度刘郎题刻:“千里是南华,由来祖释迦。吾师何所往,留得牡丹花。”该刻题者、刻者为何人,历来是个谜。感花岩的主角苏东坡《赏牡丹诗》一直也是争议不断,主流观点倾向于为明人附会所刻。而这首小诗,似乎也是因为词句中的“牡丹”“六郎”,而被刻在苏诗旁,作为应景之作。但观其意境,却又明显不同,似更像佛偈,与春风之意毫不相干。
前度刘郎题刻
感花岩
2017年东京中央秋拍的一件拍品,意外掲开了这首诗的身世起源。此件拍品为南宋诗僧的行草书作品,名《忆昔》,诗句内容与感花岩的那首小诗完全一致,落款为“禹溪”,衿印“一了”,估价200-300万日元。根据拍品资料,该作历经大德寺真珠庵、前田家芳春院、外山舍造、原尚庵等收藏,随附包括大德寺真珠庵宗玄禅师、前田家芳春院手书、东京国立博物馆冈正方南、堀江知彦回复公函,外山舍造、原尚庵递藏相关新闻剪报、出版资料。京都大德寺是日本禅宗文化中心之一,尤其以茶道文化闻名于世,一休和尚曾任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前田芳春院名阿松,为日本战国武将前田利家之妻、战国三夫人之一。
忆昔
千里是南华
由来祖释迦
吾师何处往
留得牡丹花
禹溪 一了(衿印)
禹溪一了《忆昔》
德寺真珠庵宗玄禅师手书
前田芳春院手书
东京国立博物馆鉴定函
禹溪一了,亦称禹溪和尚、一予、禹溪予、了禅师,越州绍兴府仁,其师为临济宗高僧虚堂智愚。按《宋代禅僧诗辑考》:禹溪一了,法系:密庵咸杰——松源崇岳——运庵普岩——虚堂智愚——禹溪一了。《全宋诗》无其人。
《虚堂和尚语录》巻一偈颂中有一首《送了侍者游台山》:
送了侍者游台山
慕膻高举兴何穷
秋在黄芦叶里风
已事未明如蹈火
白云深处见岩翁
此偈为虚堂智愚写给禹溪一了的赠别诗,可见一了曾随侍智愚左右。
虚堂智愚(1185~1269年),俗姓陈,号息耕叟,明州象山人。年十六依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后得法于运庵普岩禅师。绍定二年(1229年)五月,住持嘉兴府兴圣寺,后辗转报恩光孝寺、庆元府显孝寺、万松山延福寺、瑞岩开善寺、婺州云黄山宝林寺、庆元府阿育王寺、柏岩慧照禅寺、临安府净慈寺、径山兴圣万寿寺等十所寺院。智愚说法以临济宗峻烈禅风闻名,南宋理宗和度宗均皈依其门下。
虚堂智愚
虚堂智愚的法嗣有灵石如芝、闲极法云、宝业道源、禹溪一了及日僧南浦绍明、巨山志源等。虚堂门下多日本来华修禅者,他也是南宋时期中日禅宗交流的核心人物。禹溪一了在历史文献中的第一次出场,便是送别来自日本的同门南浦绍明。
宋末虎丘派禅僧松坡宗憩编《江湖风月集》,收录宋咸淳年间到元延祐、至治年间,诸方禅僧所作的诗偈。有禹溪一了诗两首,其一为《送人之南浦》,为送别南浦绍明的赠诗:
送人之南浦
干戈谁展复谁收
云敛千山月正秋
万里归心如不昧
浪翻南浦又添愁
日本崇福寺藏江月宗玩(1574~1643年)《墨迹之写》一七元和己未下记载了禹溪一了赠南浦绍明的另一首送别诗《寄日本之明公知客》:
寄日本之明公知客
远别日东游万里
宗猷最处太嘉哉
工夫穿向上巴鼻
一喝机锋輷怒雷
雪豆小苾蒭禹溪一了拜手
南浦绍明(1235~1308年),日本临济宗僧人。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入宋求学,拜净慈寺虚堂智愚为师,曾为南屏山净慈寺知客。咸淳元年,虚堂主持径山,绍明随师上径山继续学习佛学、种茶、制茶及“径山茶宴”礼仪。咸淳四年(1268年)礼成回国,力传径山宗风,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并开创了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的大应派。敕谥号“圆通大应国师”。
南浦绍明
虚堂诸弟子赠南浦送别诗四十余首,被南浦绍明收录入诗集《一帆风》。但很明显,有部分诗偈并未出现在《一帆风》,按日本学者衣川贤次《南宋送别诗集〈一帆风〉成书考》,除了上述禹溪一了送别诗外,还有无示可宣的《与明知客偈》。而禹溪一了的《忆昔》,或许也是由南浦绍明带去的日本。
与明知客偈
南浦明知客访别,复还日本古国,谩以廿十八字饯行。宋鄞金文住山可宣。
玻璨盏子验同盟
谁向钱唐敢进程
千里同风一句子
明明举似到山城
咸淳戊辰夏孟下澣书于大圆镜
南浦绍明向虚堂提出返日是在咸淳三年(1267年),随后得到诸僧赠诗并编为《一帆风》,而无示可宣的赠别诗明确其真正启航至少在咸淳四年戊辰。返日时南浦33岁,而禹溪一了,或是虚堂门下最为年轻的弟子之一。南浦绍明返日次年,虚堂智愚圆寂于径山,此时的禹溪一了,应已离开虚堂,远游他处。
《与明知客偈》《寄日本之明公知客》,不仅是送别诗,还作为手书墨迹赠与南浦绍明,由其带回日本,几百年后,辗转落入个人藏家之手。目前,无示可宣《与明知客偈》作为日本重要文化财,存于京都个人藏家;禹溪一了《忆昔》经历了2017年东京中央秋拍,不知流向何处。
送别南浦绍明,禹溪一了开始了自己的修行之路,靠着自身努力和恩师影响,不断成长,结交同道,逐渐在宋末元初乱世禅林中有了一席之地。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内阁文库藏灵山道隐禅师诗文集《灵山和尚业识团》,有偈颂《和承天禹溪和尚腊月三十日雪韵》:
和承天禹溪和尚腊月三十日雪韵
岁月交结头底日
著然于此不瞒顸
撒开两手临风看
刹海三千玉一团
灵山道隐(1255~1325年),元代临济宗破庵派禅师,号灵山,浙江杭州人,世称“灵山道隐禅师”。元延祐六年(日本元应元年,1319年)东渡日本,担任镰仓建长寺住持。卒后谥“佛慧禅师”。其门流称佛慧派,为日本古代禅宗二十四流之一,影响较大。据《和承天禹溪和尚腊月三十日雪韵》推测,禹溪一了应担任过苏州平江府承天能仁禅寺住持,道隐与一了在承天寺见面时,对一了所作《腊月三十日雪韵》偈颂作了和韵。道隐前半生到处游历,苦心钻研,却未曾担任过大刹住持,因而决定东渡日本,终于得以开宗立派。道隐与一了年纪应相仿,从道隐为一了和诗看,当时一了之名不在道隐之下。
晚年的一了,一直驻锡于宁波奉化雪窦寺。元萨都剌《新芳萨天锡杂诗妙选稿全集》有诗《禹溪和尚住雪豆》:
禹溪和尚住雪豆
飞雪千寻,曾是庐公之高卧
剡川一曲,尚余贺老之风波
观丈夫出处之间,岂孺子笑谈之事
口说法如云雨,有天泽之渊源
满腹口是溪山,小蛾眉之口翠
岁晚宜苍龙之蛰,天高见独鹤之归
道骨仙风咫尺蓬莱方丈,莼丝菰玉梦魂醉李姑苏
图片
雪窦寺
萨都剌(1272或1300~1355年),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雁门才子。
按周双利《萨天锡年谱》,萨都剌在浙东避兵乱应是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前后,此间萨都剌赴奉化雪窦寺拜访禹溪一了,按诗中之意,此时的一了显然已是雪窦寺的得道高僧。
图片
萨都剌
雪窦山佛教网法脉传承栏目载:禹溪予为明时住持,临济宗二十世,师嗣虚堂智愚。《五灯全书》有雪窦禹溪予禅师名录,事迹无记。出自《增集续传灯录卷第五》:
四明雪窦禹溪予禅师
上堂:“如何是佛?即心是佛。与么会便不是。如何是佛?即心是佛,与么会方始是。金不博金,水不洗水。两三行鹰冷云边,七八叶芦秋色里。”
明洪武元年是1368年,距离南浦绍明返日正好100年。若此时禹溪一了还在世,应该已有一百余岁,比他的恩师虚堂还要长寿。或许其雪窦寺的推算有错,其住持雪窦寺更可能是在萨天锡来访的1353年前后,此时的一了,应更符合道骨仙风的蓬莱方丈形象。